關於我自己

從事行銷企劃領域年資有10年以上經歷。 且在電子商務、網路行銷領域年資有6年以上經歷。 具消費性商品行銷企劃、網路行銷、商品招商與供應商管理、電子商務與網路購物、金流與物流、網站規劃與經營等實例操作經驗。

2007年10月20日 星期六

TOC制約法(Theory Of Constraints)

真糟糕,每天把自己堆在工作裡,一下子日子又過了一個禮拜了
真不喜歡這樣的自己,一直無法達到自己的要求~唉!

好啦~
先來介紹一下TOC制約法吧

TOC制約法(Theory Of Constraints) 是以色列籍物理學家和企管大師高德拉特博士(Dr Eliyahu Moshe Goldratt)所發明的一套企業管理方法。

TOC是一套先進的管理策略,針對企業的大難題,提供一系列突破性的解決方法。
運用TOC來指導企業人員如何找出運作上的『瓶頸』(或稱『制約』Constraints),及如何盡量利用他們手上有限的資源(資金、設備、人員等),讓企業在極短時間內及無需大量額外投資下,達致運作及盈利上的顯著改善。

TOC被稱為「簡單而有效的常識管理」,TOC比MRP(物料需求計劃)及JIT(及時生產系統)還更為勝出,TOC 亦為TQM(全面品質管理)及BPR (企業流程改造)提供了一套有效的工具。

世界各國數以千計的先進企業正成功運用TOC,從小至不足五十人的小廠,大至跨國企業如通用汽車、AT&T、3M、National Semiconductor、Intel等,並視TOC 為令企業恆久保持活力,擊敗競爭對手的重要武器。

書裡運用了實際案例,來實際讓讀者瞭解TOC的運用方式與思考要點。不過,書中只讓讀者對於TOC與運用後有感覺,但實際TOC的全盤介紹還是缺乏,我想這是因為作者想要導引有興趣的讀者,再更進一步去參加課程的關係吧!

我上網找了一些相關TOC的介紹,發現說明的也不多,其中提及到TOC是一系列邏輯工具,稱為TOC思維方法(Thinking Processes),並由之而引申出來的、針對企業各種問題的應用專題系統。

這種思維對解決困難點的邏輯運用十分有幫助,這也是我想要多方了解的原因。

介紹中提及TOC思維方法主要針對三個問題:應該在什麼環節改善?改善應該帶來什麼成果?怎樣推行改善? TOC可應用於下述的專題系統中:

1. 操作管理,包括生產管理(Operations: Production)
2. 項目管理,例如應用於工程及產品設計(Project Management - Engineering and Product Design etc)
3. 配銷管理(Distribution)
4. 財務及業績衡量(Finance and Measurements)

5. 行銷(Marketing)
6. 銷售(Sales)
7. 人事管理(Managing People)
8. 策略及戰術(Strategy and Tactics)


想當然爾,行銷領域是我最感興趣的啦!

2007年10月11日 星期四

這陣子對高德拉特的企管小說極有興趣

因為同事的介紹開始看起高德拉特的書
其實我一開始看的不是《目標》這本書
而是先從《關鍵鏈》開始看起
不過,也因此看出了興趣

先來介紹一下作者的背景先吧

高德拉特(Eliyahu M. Goldratt)

高德拉特博士是以色列物理學家及企管大師,他的第一本企管小說作品《目標》大膽地藉著小說的手法,說明如何以近乎常識的邏輯推演,解決複雜的管理問題,結果一炮而紅,《目標》迄今已翻譯成二十多種語文,全球銷售量達五百多萬冊,被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譽為最成功的一本企管小說。

《目標》反映了一位科學家對管理問題的種種思考。高德拉特原本設計了一套昂貴的軟體來幫助企業提高經營績效,並寫了《目標》這本書,來解釋他獨創的「TOC制約法」(Theory Of Constraints)。
也開始高德拉特的這四部作品,這四部作品是一套蠻不錯的好書 : 《目標》, 《絕不是靠運氣》, 《關鍵鏈》, 《仍然不足夠》. 因為是圍繞著同一方法TOC, 而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所以, 就一併整理出來!

下回再來聊一下 「TOC制約法」囉!

2007年10月10日 星期三

從現在啟動

一直猶豫要不要維持這個承諾
但又覺得沒有這次的開始
我無法達到我最後的理想
不論多或少
利用這次的每日功課來訓練
是一切的開端

文章 新聞 討論 心得
彙整 釐清 消化 整理
記錄自己 記錄生活 記錄過程 紀錄心情

2007是離別的一年

Yuming去了法國長住
Ellie去了新加坡工作
平日的工作夥伴也一個一個的離開
每日忙於工作的自己 還不太能面對離別的真實感
只能一直祝福遠方的友人一切都好
早點回家時 希望能再MSN碰上聊上幾句

對於工作我每日汲汲營營 努力付出
Change 挑戰 是每天面對的課題
但對於審視自己生活與感情的部分 卻少了許多
這也許是對我的另一種警示
朋友 家人 生活 感情 健康 人生的面向還有許多
不是嗎